关注 | 国务院常务会议定了这件事!总理说要让寒门子弟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2016年2月1日,李克强在固原最贫困的半子沟村,勉励特困村民王进宝的孩子加倍努力,并希望王进宝辍学的女儿有机会重返校园。
治穷病,拔穷根,要从教育着手,从改变贫困地区思想观念开始。
“再饿不能饿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根本原因在于重视教育。”李克强7月19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我们不但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而且要让广大适龄儿童,特别是寒门子弟都要接受义务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为进一步防控义务教育学生失学辍学,确保实现到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的目标,实现“十三五”义务教育巩固率目标。7月19日由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强化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保障,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改变农村教育不均衡状况。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因人施策,做到“三避免、一落实”:
“三避免、一落实 ”
1、避免因贫失学辍学
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和资助政策,对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优先予以资助。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在一些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失学辍学现象,如果不加以解决而任其蔓延,不仅会使失学辍学家庭难以摆脱贫困命运,而且会极大影响国家民族的发展未来。”李克强加重语气强调道。
2、避免因上学远上学难而辍学
优化学校布局,规范撤并程序,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在人少路远、交通不便的地方适当保留或设置教学点。用信息化手段使农村获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必须加快改变农村教育不均衡状况,避免因贫失学辍学,因上学远、上学难而辍学。”李克强说。
”李克强在会上指出,有些地方反映,造成义务教育学生失学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财政困难,进而导致办学条件艰难和教师队伍流失。并且说:“这要作为一个重大问题认真加以解决!我们的教育经费运用模式也要相应进行调整。”
李克强当即要求有关部门要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强化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保障,“政府部门挤钱过紧日子,也要保障义务教育。”李克强重点强调道。
3、避免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辍学
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对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力度,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包括在初中开设职业技术课程等,让学校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我们的相关部门都要想想办法,让孩子从小就有上学的意愿。”总理说,“孩子们大都喜欢待在一起,容易相互影响。要让失学辍学孩子羡慕校园学习氛围。”
”针对学生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辍学现象,李克强明确提出,要通过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对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力度,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包括在初中开设职业技术课程等,让学校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4. 落实政府及社会各方控辍保学责任
对父母或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少儿入学的,政府要责令改正。学校要做好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
李克强最后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政府主要的职责是什么呢?首先是守住底线、补齐短板。加强控辍保学,要让寒门子弟都有机会通过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改变自身命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2013—2016年我国贫困人口每年减少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教育不扶贫,难有真脱贫。 贫困是物质的贫乏,但归根结底是知识和技能的缺乏。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农村教育事业建设
近年来,我国逐年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仅2014年中央财政就投入500亿元专项资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随着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扩大实施,全年培训240万人次,实现中西部义务教育和幼儿园的全覆盖。
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农村教学条件和质量都获得长足发展。但由于城乡教育的较大差距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这些问题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
只有继续加大投入力度,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才能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补齐乡村教育短板上取得更大进展,为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智力支持。
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事业发展不是简单的硬件比拼,还要靠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来推动。 补短板的重点在投入,核心则在教师。
为了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从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8个方面着力解决乡村教师来源问题、待遇问题、培训问题、职称评审问题。
“计划”颁布之后,乡村学校“年轻教师不愿来,优质教师留不住”的情况明显有了改观。
近年来,关于寒门子弟考取重点大学机会少、入学难,重点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不断下降等问题和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由此触发了人们对“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底层上升渠道变窄、寒门难出贵子、贫穷代际相传等”的担忧。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相关报道和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发达地区的个别高校,这样的结论还不能代表全国重点大学的整体情况。
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学项目“治理体系现代化视野下高校内部社群权力的作用机理及引导机制研究”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对中国若干地区以985、211高校为代表的全国重点大学生源状况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来自中低收入阶层的子女至少占重点大学全部生源的60%以上,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政府在推进高等教育公平方面所作的努力。
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国务院几乎每年都召开常务会议,研讨扩大重点大学农村和寒门子弟生源的对策措施,积极推进教育公平。调查结果部分验证了中国政府对教育扶贫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不怕今天贫,就怕永远贫;
不怕一代穷,就怕代代穷。
比贫困和落后更可怕的是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是减贫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举。
促进教育公平,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让他们和家庭富裕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向着美好生活奋力奔跑,才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现状,从而打赢扶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新华社评论《扶贫必扶智,梦想飞更远》
人民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一年,老师受惠几何?》
光明日报《重点大学从未忽略寒门学子》
求是网《促进教育公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作者:王诗悦
版块编辑:江玉婷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此文为中国网教育频道综编稿件。转载须经授权,并注明作者及来源,违者必究。
小编推荐